常城管案〔2017〕12号B类
尹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城市垃圾中转站臭气熏天,迫切需要整改的提案》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目前,我市城区日产生活垃圾约1000吨,现有垃圾中转站49座(包括武陵区、鼎城区、常德经开区、柳叶湖旅游旅游度假区),垃圾收集方式以垃圾中转站收集为主,定时定点直运收集为辅。现有的地坑式垃圾中转站确实存在站内外卫生差、臭气大、影响城市形象等问题,成为制约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亟需进行改革。为此,近年是环卫处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委托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常德市城区环境卫生专业规划(送审稿)》(2014-2030)。根据该规划,小型垃圾中转站的服务半径为0.5公里,每平方公里至少需要设置一座小型垃圾中转站。到2020年,市中心城区需83座垃圾中转站才能满足生活垃圾收集需要,拟规划新建垃圾中转站32座,提质改造垃圾中转站37座;到2030年市中心城区需100座垃圾中转站才能满足生活垃圾收集需要,拟规划新建垃圾中转站17座,提质改造垃圾中转站8座。目前,该规划已完成送审稿,相信待实施后,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垃圾中转站的运行现状。
二是对垃圾中转站进行提质改造。自2014年开始,我市便启动了垃圾中转站的提质改造工作,正分期分批地对市城区全部老旧地坑式垃圾中转站进行改造,采用先进的水平式压缩工艺,设置除臭系统,实现密闭化作业。目前,已经完成了改造的有:茉莉村垃圾中转站、鸡鹅巷垃圾中转站、北引桥垃圾中转站、文理学院西院垃圾中转站、柳叶湖戴家岗垃圾中转站、鸿升小区垃圾中转站等。经过改造后的垃圾中转站,收集车的垃圾倾倒时间较以前明显减少,垃圾运输车单车运输量由过去的3-5吨增加到10吨以上,站内拾荒现象彻底杜绝,垃圾转运能力、工作效率较以前有了大幅提高,周边环境改善明显。
三是在东江乡新安村新建了一座日转运能力为150吨的中型垃圾转运站,现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其服务范围覆盖江北城区常德大道沿线及其以其东区域,并具备一定二次转运能力,待投入使用后,将极大地满足上述区域生活垃圾收集需要。
四是采取直运方式满足垃圾收集需要。市环卫处于2000年开始进行定时定点直运收集方式的探索,目前,城乡结合部的垃圾收集已全部采用直运方式收集,许多大型商场、宾馆及企事业单位与所在区环卫部门签订了上门收集服务协议,实行了定时定点上门收集。
下一步,市环卫处将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常德市城区环境卫生专业规划(送审稿)》(2014-2030),争取早日将规划落到实处。
二是继续推进现有地坑式垃圾中转站的提质改造工作,优先对垃圾量大,卫生环境差的中转站进行改造,提高垃圾转运效率,改善周边环境。
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我市垃圾分类的立法工作,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
四是加大对各区垃圾中转站的监督检查力度,站内要求随脏随扫,每天定时做好消杀工作,垃圾清场后要认真冲洗。
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能继续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常德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
2017年5月8日
签发人:刘兴华 联系人:谭 勇
联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 联系电话:7716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