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城管案〔2018〕6号A类
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闭会第018号提案的
回 复
熊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市内工地渣土车清洁运输的提案》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项目大幅增加,产生的建筑垃圾量也相应增多,因此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也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建筑垃圾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狠抓责任落实,最大限度减少因渣土运输带来的扬尘污染。
一、主要工作推进情况
1.部门联动、规范建筑垃圾消纳行为,着力解决乱倾倒。为切实解决目前市城区建筑垃圾乱倾倒问题,确保城区建筑垃圾规范有序消纳,从去年7月份开始,我局联合国土、住建、规划、交警、运管以及四区政府(管委会)等部门进行了市城区建筑垃圾规范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私设消纳场、建筑垃圾乱倾倒以及黑车运输行为,收回乡村、企事业单位建筑垃圾堆放许可权。经过专项整治,建筑垃圾消纳秩序已经明显好转。
2.加快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建设步伐,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市政府2017年46次会议纪要规定,一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局积极与国土、规划部门联系,实地踏勘,合理布局建筑垃圾消纳场。目前江北城区有三个消纳场,城东张家堰消纳场,位于迎宾路东段马家吉河堤旁,即将投入使用;城北双桥消纳场,位于朗州北路与万寿路交汇处,现已投入使用;城西老虎坡消纳场位于灌溪白马岗村七组、八组,现正在建设中。鼎城区现有临时消纳场3个,正式消纳场选址工作已完成,一个是斗姆湖红星社区五组、六组,另一个是许家桥兴旺村七组一废弃山卵天坑,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经开区有固定消纳场为运通消纳场,位于桃林东路火电厂附近。这些消纳场的建成使用将彻底解决我市建筑垃圾无处消纳的问题。二是多次与市财政评审中心就政府投资工程的土方运输问题进行沟通,市评审中心表示随着消纳场的正式启用,江北城区市政工程财政预算和结算评审时也将以张家堰、双桥、老虎坡这3个消纳场作为工程土方运输的核算依据,不使用环保渣土运输车或不按指定地点消纳的,市财政评审将严格把关。因此,随着部门联动机制的建立,建筑垃圾乱倾倒的情况将会彻底根治。
3.建筑垃圾车辆换代升级,确保密闭运输。市区共有老式建筑垃圾运输车辆385台,老式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存在密闭措施不完善的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沿途抛洒造成的扬尘污染,从2015年开始,市城区按照“退一进一”的原则,陆续将原有老旧建筑垃圾专营车辆逐步升级为新型智能环保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新型环保建筑垃圾运输车具有覆盖设施先进,密闭功能好的特点,较好的解决了运输途中的随意抛洒和带泥上路引起的道路扬尘污染问题。截止到2018年1月底,所有老式车辆已全部提前报废,退出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智能环保建筑垃圾运输车。
4.确立专业运输队伍,强化公司管理。市城区建筑垃圾运输由核准的12家建筑垃圾运输公司,配备专业新型智能环保车承运,要求公司做到“三有”,即有产权、有场地、有管理体系。为加强对公司的管理,从2016年10月份开始,我局制定了《常德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考评办法》,对城区12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工地管理、运输车辆管理、公司管理三大项,其中重点加强了车辆运输时污染路面和乱倾倒建筑垃圾行为的考核。对于年底综合评为优秀等次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于不合格的企业,责令停业整顿,经检查验收合格的恢复生产运输,仍不合格的,取消企业《建筑垃圾运输资格证》,不允许再从事建筑垃圾运输业务。今年又重新修订了《常德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考评办法》及《考核细则》加强了对建筑垃圾污染道路方面的考核力度,提高了考核分值;对于不按指定消纳点进行消纳二次的,直接淘汰出建筑垃圾运输专营市场。新的《办法》和《细则》已于6月1日启用。
5.利用建筑垃圾监控平台,运用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管理水平。我局从2015年9月正式开始建筑垃圾监控平台的建设工作。平台于2016年1月进入试运行阶段,2016年5月正式运行。平台通过对建筑垃圾运输作业车辆24小时不间断地实时监控,发现违规运输车辆立即锁停,有效杜绝了建筑垃圾运输不密闭、超载、沿途抛洒和乱倾倒等严重污染城市的行为。从目前监控平台数据统计来看,2016年对运输时不覆盖、不按申报消纳地点倾倒的新型环保车锁车1053台次,2017年截止到11月底,共计锁车650余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约40%,不覆盖运输锁车数已大为减少,新型环保车驾驶员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以往建筑垃圾运输时路面抛洒滴漏、扬尘满天的现象已大为好转。为达到更好的监控管理效果,去年下半年通过政府采购,对现有的建筑垃圾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系统升级改造升级后的系统加强了对车辆运输路线的监控功能,车辆只能按原定的规划的路线进行运输和消纳,偏离路线和不在指定地点消纳建筑垃圾的车辆将系统自动锁停,升级后的系统预计在6月底投入运行。
6.建立和完善建筑垃圾法律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市人大已将垃圾管理列入2018年立法的计划安排,2018年4月,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常德市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现正由市人大组织立法调研。《条例》的出台将建使筑垃圾的处置管理提升到法制化层面,是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垃圾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责任将有力推动我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工作,促进我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7.坚持高标准考核,提高市、区两级工作效能。
市区两级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克服弊端,紧紧围绕实现渣土管理的工作目标,督导四区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平衡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联动机制。2016年底我局结合当前环保工作和治超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了《常德市城区建筑垃圾综合管理考评细则》,将渣土“运输途中”这一大项的分值调整为40分(总分为100分)。根据考核细则,我局由市建筑垃圾管理办牵头,市局执法支队配合,扎扎实实的做好了渣土管理考评工作,市渣土办每周三次暗检,每月四次重点考评,对各区的渣土管理情况实时跟踪,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交办。市局执法支队坚持每天夜间巡查,实现了渣土管理的全方位考评。通过严格的考评,有效的促进了四区(管委会)政府和区渣土办的渣土管理工作,减少了渣土运输途中的抛洒滴漏污染环境的问题。
二、当前工作正在解决的几个问题
根据我们前段开展渣土整治工作的情况,我局认为城区渣土管理工作要上水平,除了严格管理外,还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部门联动问题。渣土管理的三个环节即源头管理—工地,运输途中—车辆,消纳场管理—场地,涉及到住建、交通、交警、规划、国土、环保、物价等相关职能部门,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常态化联动机制,主动履责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出现问题互相推诿,难以形成渣土管理工作合力。工地管理不规范,渣土处置的行政许可在执行上大打折扣。
2.体制机制问题。市区两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区级政府的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实情况,市渣土办在督办四区渣土办的工作上很难到位,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机制运行中带来的问题。
3.砂石厂、混凝土厂监管问题。砂石、混凝土都有各自的主管部门,但是目前的主管部门的执法无法保障,往往是事后处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造成道路污染除渣土污染外,还有砂石和混凝土等散体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抛洒滴漏造成对路面的污染,而《常德市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并未将其列入其中,建议参照长沙经验,砂石和混凝土等散体建筑材料的管理参照渣土管理,由城管部门进行线路审批与运输的管理。
4.市政工地问题。市政工程、政府投资工程这几年比较多,渣土运输量也很大,但市政工程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不主动申报正常的渣土处置手续,申报手续后也不愿意交纳正常的处置费用;二是市政工程认为是给政府做事,工地疏于管理,渣土运输随意性大,经常以赶工期为由不使用渣土专营车辆,而使用的“黑车”运输。这些非专营车辆均未采用密闭装置,超载运输,造成洒落,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的环境卫生,也成为城市大气的污染源,同时对合法车辆的渣土运输工作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三是渣土管理部门对此类工程也存在监管执法难度大的问题,基本上执法监管无法到位。
5.区域保护主义。我市城区范围内共有12家专营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公司(其中武陵区9家、经开区2家、鼎城1家),共有新型环保建筑垃圾运输车385台。常德市一城四区的渣土运输车辆实行的是总量控制、区域统筹,所有的渣土运输公司可在合规的前提下在一城四区的任何区域内进行营运,不存在渣土公司只能在本区域内营运的问题。按照现阶段工程的土方运输量估算,基本能满足城区运输的需要。但有些区的工地,经常以环保渣土车运力不足,要赶工期为由,使用“黑车”运输。根本原因不是环保车运力不足,而地方保护主义作怪。某些区的管理部门认为在自己的范围内,只能由在本区注册的公司运输,排斥其他的车辆进入,导致一部分环保渣土车闲置,而某些区域内车辆运力不足。
三、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及措施
下一步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高度重视渣土运输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对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定期督查渣土运输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及时通报检查情况。
2.继续从严从重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在下一阶段专项整治中,执法人员将集中力量对问题突出地点实行强力整治,尤其是根据下半夜违规车辆较多的特点分配执法力量,切实提高打击和规范力度。
3.加强监督,规范区建筑垃圾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首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工地硬件达到净车出场的条件,二是由正规渣土公司签订运输合同,然后区级渣土管理部门才能允许工地处置渣土。
4.强化督导考核。下一步城市管理重点考核内容将继续列入使用“黑车”运输情况、未许可工地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情况、对违规施工单位和违规渣土运输公司的处罚情况、消纳场审批、上报和改变消纳点情况。对这些工作做得很差的单位,进行重点督察,严重的将实行一票否决。
5.建议住建部门抓好工地源头管理,负责建设施工单位围挡作业、出入口道路硬化、车辆冲洗设施建设等文明施工措施的落实及管理,并配合追究项目业主与施工企业将建筑渣土交由非专营车辆运输的责任。
6.尽快完成江北城区和鼎城区定点消纳场的建设。江北城区第一批正式的建筑垃圾消纳场争取在6月底全部投入使用,鼎城区定点消纳场的计划在年底投入使用。
7.积极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在规范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及完善制定资源化再生利用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绿色施工,通过优化施工管理、革新施工技术、推广新型建材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择实力较强且技术成熟的建筑垃圾处理企业,企业集收集、运输及生产于一体,政府给予补贴及提供产品出路,积极推行就地消纳。力争2020年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基本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
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今后能继续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常德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
2018年6月4日
签发人:刘兴华 联系人:李建林
联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 联系电话:771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