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生需求 常德市小微空间整治见成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 民”重要理念,根据住建部城市监督管理局《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 治提升工作方案》(建司局函督〔2024〕1505号)、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试点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湘建执函 〔2024〕112号)要求,常德市积极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 升试点工作,进一步美化城市风貌,优化居民生活环境。
一、主要做法
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市政府办分管副 秘书长与市城管执法局主要负责人出任副组长,相关区县市政府 及市直相关部门的分管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2024 年8月底印发《常德市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方案》,选 取武陵区、鼎城区、经开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临澧县、津市 市6个区县市12个社区为试点单位。9月14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 开全市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整治提升行动。9月29日市城管执法局 组织试点单位赴津市市、临澧县实地考察,召开现场工作推进会。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10月24日, 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建平亲临武陵区滨湖社区,参与机关支部与基层的党建学习研讨活动,悉心听取社区对整治工作的宝贵意见, 并亲自指导社区开展整治行动。各试点单位严格对照住建部和省 厅的指示要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排工作,最终确定了包含157 项具体内容的任务清单。截至2025年4月底已完成155项,2项正在 进行;完成项目投资5379.00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2622.65万元, 环境卫生122.3305万元,休闲健身1404.8万元,公共服务1095.02 万元,管理服务134.2万元。
(一)聚焦停车难、走路难问题,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加 快完善城市微空间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利用各类停车场所地下空 间、边角空闲等地带拓展停车空间。鼎城区在迎宾社区农贸市场 周边小巷合理规划,增设了18个停车位,有效释放并优化了公共 停车资源。柳叶湖利用闲置待建土地,挖掘边角空地增设临时停 车场,施划道路公共停车位、出租车临时停靠位、大巴车临时停 放点等特色车位;经开区在云锦苑及乐钧山庄区域内,新建了共 计65个停车位,以满足居民停车需求。二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增 设停车泊位。武陵区滨湖社区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时,广泛听取 居民意见,进行科学规划,精心施划并建设了一批停车位。三是 协同各部门改造或建设停车及充电设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 智能停车场等。鼎城区在鼎城社区金山四合院建设集中充电桩, 设置充电点位20余处,实现定点充电无隐患。
(二)聚焦环境脏乱差问题,分类指导、对标提升,全面改 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一是全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协调清扫保洁公司,推行“机械化清扫+人工精细化捡拾”模式,彻底整治 社区、小区卫生死角。武陵区依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定期每月 组织对辖区内的小街小巷及无物业小区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津市 市针对“多头管理”或“无头管理”敞开式小区,将109个敞开式小区 全部纳入环卫市场化公司作业范围。二是依托整治后释放的可利 用空间,精心打造社区口袋公园、特色街头小品及文化长廊,以 此优化社区生态,丰富文化环境。武陵区、津市市通过整治释放 公共空间,建设活动广场,设置邻里小栈和文化长廊,建设口袋 公园,布局色彩绿地,设置生态公厕。2024年市园林绿化服务中 心对中南春溪集旁、姻缘桥头、沙河游园、美吉华庭、柳叶大道、 阳山大道、湖南文理学院(柳叶大道段)等20余处绿地进行微改 造,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
(三)聚焦休闲健身难问题,因地制宜、建管并举,持续优 化城市休闲健身空间体系。一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增设多样化 的休闲健身娱乐空间。武陵区、鼎城区、津市市、临澧县选择建 设乒乓球场、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以及配置适合中老年人 使用的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打造市民群众步行15分钟休闲娱乐 空间。二是利用公园绿地,结合特色文化打造体育主题公园,建 设新的健身设施。柳叶湖升级品质公园,围绕15分钟品质生活圈, 利用高铁沿线未利用零星地块打造体育公园。市园林绿化服务中 心积极推行“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工程,借鉴先行地区成 功经验,按照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确保居民出门5至10分钟即可享受到一片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绿色共享空 间,从而显著提升街区、社区的品质与活力。
(四)聚焦公共服务缺位问题,对照标准、补齐短板,不断 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服务水平。一是聚焦群众反映的路不平、灯不 亮、水不通“三不”问题,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武陵区新 村社区与滨湖社区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开展雨污分流、 地下管网更新及公共设施完善等工作,实现辖区的整体整治与提 升。市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对柳叶大道、柳泉路、紫缘路、常 德大道、碑吉路、丹阳路、武陵大道等道路人行道板、渠化岛、 废弃车辆出入口、无障碍坡道、盲道等355处点位设施进行改造。 二是修复社区、小区道路,加强社区、小区水、电、煤气、座椅、 照明、环卫以及电视、网络等设施的配备与维护。津市市创新精 致街区建设模式,打通小区之间围墙,释放公共空间;打通“一米 巷”,促进微循环;建设无障碍通道,加装住宅电梯,满足特殊人 群和适老化需求。三是提升公共空间使用便利性,设置日常便民 服务设施,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柳叶湖对环湖路的公厕 与景区综合执法用房实施升级改造工程,精心打造一系列品牌驿 站,内置舒适沙发座椅,并周全配备饮水机、应急药箱、便捷雨 伞、充电设施及丰富图书,旨在为市民提供贴心的休息场所与应 急服务。
(五)聚焦街道社区短板弱项,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整体 提升城市社区功能品质水平。一是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居民互助服务活动,建立社区微信群定期发布政策或安全提醒信息, 整合多方资源,提升街道社区服务水平。二是根据群众需求,在 居民集中地区合理设置夜市、临时摊贩规范经营点、潮汐市场等。 市城区共设置15个临时规范经营点、9个夜市经营点;临澧县在莲 花广场设立便民疏导点,引导摊贩定时分区规范经营。三是依托“城 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积极融入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的管 理与服务。武陵区、鼎城区、临澧县、柳叶湖等地通过开展“城管进 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设立城管进小区公示牌,公示部门工作人 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加强职能部门与市民联系。
二、工作成效
(一)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经由一系列精心整治与提升举措, 那些曾经破败杂乱的小微空间已然焕然一新,宛如一道道绚丽的 风景线镶嵌于社区之中。绿植错落有致,设施一应俱全,氛围温 馨宜人,有效改善社区整体环境面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武陵区德宇小区经过整治,从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状况转变为 整洁如新、宽敞明亮的口袋公园,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随之提升,成为居民喜爱的休闲场所。老西门商业区外墙美化, 绿地草坪提质,设立美观实用电动车停车棚,让居民和商户有更 好的体验感。鼎城区园林绿化中心斥资6万元,对江南体育休闲广 场的破损地砖进行了精心维修与更换,此举让周边居民的幸福指 数悄然攀升。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投入资金3.75万元,协调街道、 社区对辖区内小区环境、消防通道及周边路段杂草、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二)居民满意度大幅提高。居民全程参与,整治成果直观呈现,社区居民对整治提升工作高度认可。武陵区光明巷社区对 市蔬菜公司宿舍、农业江北支行宿舍、社区马扎市井小火锅店等 区域存在的垃圾堆积、车辆乱停、电线杂乱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既解决环境卫生问题,又消除安全隐患,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津市市在口袋公园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城市能 级全面提升等方面,充分征询居民意见,整治提升工作得到市民 大力支持。临澧县在整治提升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 见,摸排出路不畅、灯不亮、停车位不足等16个居民关心关注的 问题,实行清单管理,整治销号,拟于5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提升 任务。工作开展以来,试点区域居民们纷纷表示,如今家门口小 微空间既美观又实用,为日常生活增添许多乐趣,邻里关系也更 加融洽。
(三)社区凝聚力明显增强。在整治提升过程中,居民们从 陌生走向熟悉,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共同协商、齐心协作, 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形成强大的社区向心力、凝聚力。居民小 组持续参与后续空间维护与管理,自发组织定期清洁和设施检查 维修,实现社区治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社区和谐氛围 愈发浓厚。
三、经验总结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受领任务后,局党组丝毫不敢懈怠,一方面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召开各层 级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商讨推进举措,形成工作方案,制 定工作计划。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亲自部署安排,局主要负责人亲 自带队深入一线考察调研。在上级领导的率先垂范下,各试点区 县市领导定期研讨、指挥调度并督导检查整治提升工作,此举已 成常态。
(二)以民为本是核心。始终将居民需求放在首位,以居民 普遍关心关注的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等问题为切入点, 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把握民意,确保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 有的放矢,赢得居民真心支持与广泛参与。
(三)精心施工是重点。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是 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实事办好、办实,各级各单位秉 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精心组织施工,严格监督管理,坚决杜 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及豆腐渣工程等弊端,做到整 治提升工作群众拥护,整治提升工作质量群众满意。通过专业设 计与严格施工管理,在短时间内完成155项整治工作任务。
(四)多元共治是保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共建合力,充 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部门协同作用,社区组织协调作用,居民 主体作用,有力保障整治提升工作有序推进。在整治提升工作中, 市直文旅、住建、工信、住保、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等部门充分 发挥职能专业优势,主动担当作为,加强指导协调与密切配合, 为整治提升工作的顺利推进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四、下步打算
(一)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多方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 加大对整治提升项目投入力度。拓展多元化筹资渠道,鼓励社会 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微公共空间建设和运营。探索创新融资模 式,为项目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二)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 部门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召开联席会 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加强规划引领,通过明确目标和责任分工、建立跨部门沟通渠道、 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等措施,强化部门之间在空间规划、项目设 计、审批等环节的协同配合。完善工作流程,优化项目审批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 安全。
(三)积极宣传引导。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对整治提升 工作认识和理解。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整治提升工作意义、目 标和成果,让居民充分了解自己在这项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增 强居民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建立公众参与反馈机制,及时对居民 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和反馈。对于合理且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 议,应予以积极采纳并迅速融入具体工作实践中;对于暂时无法 实施的,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争取居民理解和支持。通过不断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居民满意度和参与度,实现城市小微公 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的共建共治共享。
(四)创新工作模式。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理 念,聚焦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建立社区居民 群、社区党建服务平台,借助部门职责下沉社区、人员深入社区 的方式,有效拓宽部门服务渠道,确保部门职责与服务切实深入 基层,惠及民众;通过“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等活动,创新 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模式。二是创新治理模式。通过建立民 主协商制度,社区事务公示制度,设立居民议事厅等方式,引导 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项决策、实施与监督,真正实现群众的事情 群众做主,构建共同治理工作格局。三是创新资本投入模式,采 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注入,降低运营门 槛,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建设、运营中来, 为市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选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