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个城管” 推进“三个互动”
探索城管的“新常德模式” |
——访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局长刘兴华 |
本报记者 魏仙耘 李白
期待社会各界能够给予城管工作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城市工作者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思考城管、重视城管、参与城管,形成一个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大城管”局面,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会是一个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刘兴华
从一座城市的整体来看,规划建设在前,城市管理在后,就像我们的产业发展一样,过去只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没有第三产业,它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更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局长刘兴华谈到,如果说新常德新创业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经营系统思维的实践形成,那么城市管理也必须要从观念上、设施上、管理上全面革新。
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了“一三五”的宏伟目标,也给常德城管明确了新的方向:迈进大城管时代。
早在2009年,我市就进行了一次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城管体制重心下移、执法权力下放的初步尝试。2014年启动的“一改四化”工作,则是釜底抽薪: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明确市、区(武陵区、鼎城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城市管理职责与权限,逐步形成城市管理以区为主、市级宏观统筹的格局。管理网格化基本建立,运营市场化深入推进,作业精细化成效显著,考核标准化步入常态。回首过去,刘兴华说,我们主要就是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一是建立现代化城市管理理念。在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引领下,刘兴华提出,现阶段城市管理工作任务是重点抓好素质城管、现代城管、法制城管、人文城管“四个城管”建设,通过开展城管进学校、城管进社区、城管进社会组织等途径,探索城管的“新常德模式”。
以提升思想作风和管理城市能力为主线,抓好素质城管的建设。针对城市管理队伍多年以来普遍存在的年龄老化、知识贫乏、思想僵化、纪律淡化、社会认同感弱化等现状,大力抓好素质城管的建设,通过树正气、强能力、重文化建设,锻炼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城管新队伍。
以设施设备更新和技术管理创新为主线,抓好现代城管的建设。继续扩大机械化作业的范围和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好环卫作业比武活动;以智慧城管为龙头,延伸抓好社区网格化联合管理工作,确保城市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以渣土控制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渣土领域公司管理、工地管理、车辆管理、统筹协调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水平。
以推动地方立法、立规和制订标准为主线,抓好法制城管的建设。借助全国人大修改《立法法》的东风,积极推动常德率先启动城管立法的工作;针对城市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修订拟定相关规定,使城市管理有规可循。
以市民需求、市民参与、市民互动为主线,抓好人文城管的建设。畅通市民意见收集渠道,大力开展城市管理与城市文明宣传活动,继续推进城管进学校,与教育部门联手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城管进社区,与组织部门联手开展社区党员与城管互动的活动;城管进社会组织,与团市委联手开展志愿者与城管互动的活动,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联手开展文明与城管同行的活动。
“未来城管的最高境界,就是提倡人人都是城管的‘大城管’理念,每一个人既是城市的享有者,又是城市的管理者。”刘兴华说,一方面我们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打造讲理想讲奉献的新城管队伍,另一方面也期待社会各界能够给予城管工作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一个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大城管”局面,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会是一个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