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动沉重的铁锤 ——市城管执法局机动大队拆违纪实
随着常德市城区的不断长大,市城区出现了部分尚未拆迁的居民户群落,谓之城中村。在城中村中的空闲地,经常一夜之间冒出一幢幢被称为“隔夜房”的平房和小楼房。其实,“隔夜房”大多并没有什么用,而是为了等待政府的高额拆迁补偿。有的居民为了得到补偿,连猪圈都吊了顶,铺上了大理石;更有甚者,有的人居然把建“隔夜房”作为一种牟取暴利的“产业”。
“隔夜房”几乎都是没有得到任何审批,没有土地规划证、没有土地使用证、没有规划工程许可证,属于违法建筑。它的确给拆迁补偿带来了很多麻烦,漫无边际的要价让政府部门很是头痛。它影响到了市城区的建设与发展,阻碍城市化的进程。
尽管市城管执法局执法人员对“隔夜房”采取了严厉的打击,但受利益的驱动,“隔夜房”往往像韭菜一样割了又长。目前,“隔夜房”尤以市城区中心地带新光社区为甚。据统计,目前市城区“隔夜房”数量达36.8万平方米。
2005年11月15日,未取得建设工程许可证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权由市规划部门移交给了市城管执法局。为此,市城管执法局专门成立了一支由150人组成的城管拆违执法机动大队,专门监管违法建设问题。
机动大队成立来挥动铁锤砸向违法建筑。他们成立由10人组成的特勤中队。中队成员无论寒冬酷暑,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在城区的“城中村”里巡逻,及时发现“隔夜房”,为把“隔夜房”消灭在萌芽状态争取了时间。他们在社区、村组聘请了一批称职的协管员。协管员及时提供有关“隔夜房”的信息,协助城管化解矛盾。他们拓宽了举报“隔夜房”的信息渠道,为此24小时开通了群众举报热线7232110、7710676,并对举报者给予奖励。为防止内部工作人员暗箱操作和有效遏制社会上各种说情之风,大队所属3个中队不定期换防。
在城管执法局机动大队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把把很原始的长把铁锤。拆违工作人员就是用这种铁锤,在一年零八个月中,共展开了4次规模较大的行动,挽救2000多平方米用地;共强制制止、拆除违章建设面积16万多平方米。
在出击行动中,拆违执法人员往往遭到暴力抗法,有些甚至涉黑涉恶。队员在执法过程中受到辱骂扭打,受到围攻“包饺子”,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2007年1月12日,机动大队队员到城东楠沙小区执行任务,违法建房业主随即纠集黑社会人员持砍刀、铁棍等凶器暴力抗法,致使一名队员手臂骨折,一名队员头部开放性损伤。从2005年11月到今年3月,他们在执法中遭遇各种性质严重的暴力抗法30多件,近40名执法人员受伤,执法车被砸了9次。可以想见,拆违执法人员手中的铁锤是多么沉重。
地方保护主义是拆违执法的拦路虎。有些社区、乡村组干部暗箱操作,带头闹事,往往非法以“以征代租”的形式把土地租给个人搞个体经营或违法建设。拆违执法人员去查处某地的违法建设时,当地村干部幕后操纵,组织群众闹事,使207国道堵塞半个多小时。2006年4月,拆违执法人员在某乡查处张某违法建房行为时遭到当地村民暴力抗法,4名队员被打伤,执法车被非法扣押了20个小时,而乡、村、组三级干部始终都没有露面。
拆违执法人员少、装备不足,制约了拆违职能的发挥。目前,市城管执法局机动大队真正在一线的人员只有40余人,而管区涵盖整个江北地区。队员们天天像打仗救火似的,工作时间长,周末都没时间休息。由于经费不足,拆违执法时连铲车、挖掘机都租用不起,全靠队员用原始的铁锤去敲打。
市城管执法局机动大队长李建林说:“规划拆违是为了给市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是为了减少城市规划建设的阻力,是为了打击投机分子骗取国家补偿。希望得到有关执法部门的帮助,切实保障拆违执法人员的安全,减少执法阻力;希望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好的拆违环境。”
市城区面积已由原来的20多平方公里发展到如今的80多平方公里。市城管执法局机动大队拆违人员将一如既往挥动沉重的长把铁锤捍卫城区的美丽。
(来源:常德日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