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的新风景线
3月21日,记者从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市城区将建立全城联网的自行车租赁站点,市民出行可以享受1小时内免费租赁服务。
“公共自行车”就是在某个区域内,隔一定距离规划出一些停放自行车的点(如火车站、汽车站出口、公园入口、大型超市附近、社区大门口等),一般一个租赁点放置30辆左右。那么一个城市就会像公交车站点和地铁站点一样,有很多自行车租赁点。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来管理这些租赁点的自行车,每辆自行车都单独有一个可以锁自行车的装置和读卡租车、还车的读卡器(固定在地上的,不能移动)。市民每次租车时只需把卡放到上面读一下,锁就会自动打开,自行车就可以骑走了;租车人骑到任何一个其它租赁点都可以还车,因为系统是连网的。还车时把车放到锁的位置,把卡靠近读卡器读一下,车就锁了,还车成功。所有这些都是无人化、智能化的,由“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来完成。
近年来,为缓解城市“行车难、停车难”的压力,倡导健康环保、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国内已有38个城市先后开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公共自行车投入运行后,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免费、便捷的出行方式。今年初,我市召开的“两会”上,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建议和提案,希望我市推广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经过申报,我市和株洲正式成为全省今年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试点城市。
项目建设条件成熟
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就是通过政府投资,在市城区主干道或公共场所每隔500米左右,规划建设一个自行车租赁站点,每个站点投放30-50辆专用自行车,形成覆盖全城的服务网络,囊括城区范围内的主要居民区、大型商圈、学校、企事业单位、公交换乘节点等区域。市民只要一出门,就可以通过全城联网的自行车租赁站点,凭本人申办的“诚信租车卡”,享受1小时内免费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异地借还,一卡通行。
目前,国内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城市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运营:一种是站点全人工值守模式。每个站点都安排人员值守,借车还车都采取刷卡领钥匙的办法,其优点是投资较少,面对面服务,设备损耗率低。缺点是不能全天候提供服务,运行成本较高。像湖北省武汉市、安徽省池州市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一种是站点全自动化智能模式。除了车辆人工调运以外,无论借车还车都是自动化操作,优点是可以实行全天候服务,占用人力资源较少。缺点是项目建设投资大,设备损耗率高。像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就是采用这种模式。
通过对武汉、杭州、池州三个城市的实地考察,他们都是遵照“政府投资建设、委托企业管理、实行公益化运作”的发展宗旨来开展这项服务活动。以地级市池州为例,该市建有50个人工值守的自行车租赁服务站点,投放1500辆公共自行车开展租赁服务,日平均出租率达到8000人次,每年为市民提供了近300万次出行服务,并且自行车年损耗率不到5%。池州市城市公共自行车从2009年运行至今,反响良好,市民非常满意。
市城管局认为我市除了具备池州市的优势外,还具备下列有利条件:
常德市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卫生城、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环保模范城和交通管理模范城,近年来,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开展城市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可以打造城市绿色文明品牌,有利于今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市作为南方的地级城市,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市城区的人口密度、区域气候、旅游资源、道路坡度都适宜市民使用自行车出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加上市民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城市管理数字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环境有保证。
目前,我市城区道路规划建设已经充分考虑出行需求,配套修建了大量的自行车专用道。城区主干道洞庭大道、武陵大道已经建成了近30公里的自行车使用道路,在建的很多城市主干道,都配套修建了专用道路,保障了市区使用自行车出行的便利和安全。
通过常德日报、常德晚报、网站、广播电台对在我市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进行了民意调查,绝大多数市民都认为是一件好事,是一件民生工程,该项目建设有很好的民意基础。
网民力挺
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我市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话题颇受年轻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网友“虫子”:我是特别希望常德能有这样的租赁点。这需要相关部门统一规划,选点布局比较重要,如统一在步行街出口、社区大门口设置,那么一个城市就会像公交车站点一样,有很多自行车租赁点。还可以与停车点结合起来,方便转乘,按小时收费,统一管理,也是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
网友“心语”:我所理解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就是在某个区域内,隔一定距离规划出一些停放自行车的点,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来管理这些租赁点的自行车,租车人办一张租车卡,每次租车在任一租车站点办一下手续就可以骑走,骑到任何一个其它租赁点都可以还车,因为系统是连网的。国内现在发展公共自行车的城市有很多了。如上海、杭州等地都先后推出了公共自行车。我前不久去杭州,发现那里的公共自行车可以在任何一个服务点租用和归还,其计费标准也不高,方便市民短途出行,既低碳又缓解拥堵,可谓两全其美。
网友“栅栏”:现在不仅是行车难,停车更难。听说过段时间,在路边泊车还得收取费用,这就给有车一族大大增加了成本。这样一来,说不定自行车租赁市场还大有可为。
网友“骑兵”:我是非常支持城市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的。这几年,不少有车一族又买了自行车在骑,这就是当下非常时尚的“4加2”出行方式(“4加2”指的是汽车的4个轮子加上自行车的2个轮子)。我曾把开车上班和骑自行车上班所需时间做比较,发现在上下班高峰期,骑车更方便、快捷。
项目实施将惠及民生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该项目牵头单位市城管局建议采取全人工运营模式,既可解决一部分人就业问题,还能缓解交通压力,而且投资少、见效快。项目资金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自筹的模式,可以利用站点广告资源、财政补贴以及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方面筹措资金来源,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建设运营企业。按照部分城市建设运营经验,当地政府一般给予50%的资金扶持,系统就能够正常运行。
据介绍,目前,市城管局正按照便利、休闲的原则,着手设计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的站点。据悉,站点的布设首先将以洞庭大道、柳叶大道、青年路为主线,辐射周边地区,一期工程将设30个左右站点,投入1500辆自行车。
市政府领导明确要求,管理站点的服务人员首先考虑从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人员,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牵涉面广、资金投入较大。作为一项由政府创意实施的便民利民公共服务产品,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来运作,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可以预见,如果一味靠政府拨款,政府必须不断投入财政资金来支付车辆维修、折旧、人员工资等各种开支,光靠租金收入也难以维持长期运行,这样必将阻碍这个租赁系统的长期发展,钱究竟从哪里来?我国最早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的杭州市想出了一个颇具商业智慧的办法:开发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资源。通过各服务点的服务亭和广告牌的开发出租以及自行车车身广告,都能获得一定收益。随着服务点不断增多,可利用的资源将不断丰富,长远来看完全有可能实现收支相抵。
□本报记者 游 涛 通讯员 文斌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