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口袋公园绿意盎然,精品绿道蜿蜒伸展,夜景灯光璀璨夺目……在常德,城市综合管理如“绣花”般精细入微,一系列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的细节,如同刺绣般被精心缝制、编织,城市“幸福底色”被不断擦亮。
鸟瞰丁玲公园。常德日报记者 冯顺前 航拍
回首往昔,从1949年的常德市卫生队,到1963年的常德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再到1982年的常德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后续的常德市城管监察大队、常德市城市管理局等机构的相继组建,常德市的城市管理体系不断完善。2002年,常德市经国务院法制办批准,率先在城市管理领域试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城市管理创新树立了典范。2005年1月,常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成立,更是为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2015年,常德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应运而生,为城市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常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正式挂牌,现代化城市管理从此迈入了新阶段。
城管队员“搭把手”。常德日报记者 冯顺前 摄
进入21世纪后,常德市城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履行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协调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个城市一起创”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00年至2003年,常德市一举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第一轮“四个城市一起创”目标圆满实现。此后,常德市又多次通过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严格复查复审,始终保持“国家卫生城市”的荣誉,并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殊荣。
摆放整齐的共享单车。常德日报记者 冯顺前 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楼拔地而起,站在楼顶俯瞰滨湖公园,只见园内树木葱茏、百花争艳、曲桥回廊、水榭亭台,一幅和谐美丽的山水画卷。滨湖公园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早已成为周围居民散步休闲的绝佳去处,与市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追溯历史,1976年前,城区范围内尚无公园。1976年7月1日,滨湖公园正式开园迎客。在随后的48年里,滨湖公园承载着几代常德人的美好记忆。如今,常德市通过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工程,构筑了以城市公园为主体、城市道路为脉络、街心花园和小区绿化为点缀的城市森林体系。城市森林网络日臻完善,市民在这座生态、宜居的城市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常德市已建成城市公园66个,建成区公园面积1314.1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3.89平方米。
鸟瞰滨湖公园。常德日报记者 刘颂 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管理也愈发智能化和精细化。多年来,常德市城管系统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2014年9月15日,武陵区、鼎城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和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城管正式运行,标志着常德市智慧城管系统“一城四区”全面启动。该系统包括城市管理应用平台、实景三维影像和部件数据库、智能管控设施、城市管理网络和市区两级监督指挥中心等多个组成部分,应用“互联网+城管”服务模式,为市民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的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的渠道。
市城管执法局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对上报问题实时处置。常德日报记者 伍银
从“内”到“外”,精细化管理改变着常德城,也给身居其中的市民带来了越来越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未来,常德市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城市特色及文化,采取过硬举措,切实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品质、做细城市管理,以匠心之功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终审:常德园林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