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典籍里的廉洁故事 |《史记》中的廉政文化
《史记·循吏列传》
司马迁承先人之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史记》百三十篇,“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的理想可谓高远,其成就堪称卓绝。《史记》的内容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史学家可以从中学习写史著史,文人学士可以从中学习文法修辞,普通读者可以通过太史公之文笔了解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读《史记》,可以有很多种读法,且每一个读法都会有新的发现。从廉政文化的角度去读,我们可以发现,《史记》中饱含着诸多廉政文化的内核。
《史记》对很多历史人物的评价,其依循的价值观,都透着廉政文化的底色。如《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述: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轩辕氏的崛起,是止诸侯暴虐,是造福百姓,是抚养万民,是举正义之师成千古伟业。事实上,这样的记述《史记》中还有很多。如写舜受命继承尧位: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的儿子丹朱不肖,世人都举荐舜。舜以其德行和政绩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尧的继任者。这里面折射的理念是“贤者上,能者用”,这和如今的廉政文化是如出一辙的。无论是轩辕,还是尧舜禹,他们之所以被后人敬仰称颂,主要是因为他们爱护百姓,守护百姓。
《史记》评价历史人物时,在描写他们的闪光点或失败点时,很多地方寓含着人民史观,这也是廉政文化的反映。如写夏桀的败亡: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可以看出,夏桀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他不修德政,失德于百姓。而商汤的崛起正好相反,修德而得诸侯归从,并最终率兵伐桀成就商朝基业。这里,司马迁用的是“伐”字,“伐”通常是正义讨伐不正义时候才用。其时,夏桀尚是夏王,汤的起兵,也可以说是叛。但因为汤背后依托的德政,及德政之后的百姓力量,于是,汤的起兵就成了正义之事。在描写周武王伐纣时,依然用的是“伐”字。商纣王时期,淫乱暴虐,杀比干,囚箕子,宠妲己,政事昏乱。于是,正义的天平再一次发生倾斜。周文王周武王两代经营,取得诸侯和百姓的支持。在《史记》的记述里,站在百姓一边的,才是正义的。在位者必须修德重行,才能取得百姓的支持,才能代表正义。这种素朴的人民史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也体现着深层次的廉政文化。
《史记》记载的历史人物,以从政者为主,从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列国王公到秦皇汉武,大都主政天下或为政一方,《史记》留存下他们的很多言论。今天,我们仍能从司马迁的记述中,挖掘到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史记·孝文本纪》记载过一段汉文帝和群臣争论的话:
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
汉文帝这一段话,反映了他对百姓的人本关怀,他不认为严刑峻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官吏的职责是管理人民并引导人民向善,而不单单是通过严刑峻法而达到让人民威服的目的。汉文帝在世时候,通过无为而治,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为汉朝积聚了力量,为百姓创造了福利,由此也得到司马迁的称赞:
“孝文在代,兆遇大横。宋昌建册,绛侯奉迎。南面而让,天下归诚。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綈衣率俗,露台罢营。法宽张武,狱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通过司马迁对汉文帝的评价,可以读出他对从政为官的褒贬。其他诸如对秦朝二世而亡的分析,对孔子、孟子、商鞅等不同历史人物的点评,都反映出司马迁鲜明的人民史观。这褒贬寓含的精神内核,依然为当今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着文化滋养。
除了大量散见于各篇章的言论,《史记》中还有专门的《循吏列传》,记述司马迁认可的五位贤良官吏:楚相孙叔敖、郑相子产、鲁相公仪休、楚相石奢、晋国法官李离,他们或奉法自律,或清廉自守,或严守法纪。司马迁认为,“奉职循理,为政之先”。这五人身上的不同侧面,也许代表着司马迁对好官的不同期待,他们奉法、奉职、循理、廉洁、兴利、施教,上不负王上,下不负百姓,堪称为官从政者的典范。
如今的廉政文化建设,其内涵远不止《史记》中描述的范畴,涵盖制度建设、道德修身、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廉政文化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廉洁文化,正是以廉洁为核心、以文化为载体、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的文化。”《史记》对不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描述和点评,折射着廉政文化的方方面面,既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宝贵的廉政建设智慧宝库,仍值得我们认真研读,以资借鉴。
终审:常德园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