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两会报告】绿地空间“微改造” 提升群众“微幸福”——常德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小微空间绿地改造工作侧记
□常德日报记者 伍银 通讯员 陈炯明
城在绿中皆是景,人在景中享幸福。
漫步在常德街头,开阔的道路整洁干净,郁郁葱葱的林木随处可见,绿化带中的花卉鲜艳夺目,街头绿地景观小品一步一景,街边的座椅、凉亭布局得宜,孩童在草坪上嬉戏,老者于树荫下闲聊,欢声笑语,岁月静好……
2024年,常德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不断推动绿地养护管理向精细化、高品质发展,巧妙利用城市街头的“微空间”,“见缝插绿”,实现了“方寸之美”的打造,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让城市在绿意盎然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这里以前停满了车辆,行人通过都比较困难。改造后,这里摇身一变成了‘小花园’。”提及市城区城门口路街心花园改造后的小微绿地,市民张大爷赞不绝口。“我们晚上散步时,还能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城门口路街心花园绿地改造前后对比
张大爷所说的“小花园”里,树木高大挺拔,树底栽种的细叶麦冬生机勃勃,新添置的8把休闲椅让“小花园”更具韵味。针对该区域,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今年对其进行了景观改造升级,在充分利用现有植物资源的基础上,适度增补开花小乔木进行创新搭配,同时在外围规划设置了停车区,街角环境焕然一新,美观度、整洁度得到显著提升。
园在城中,城在绿中。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小微绿地“长”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长”在市民家门口,“诗与远方”推窗可见。“见缝插绿”而生的小微绿地,恰似一个个绿色的幸福密码,解锁了市民们对绿色、精致、宜居生活环境的美好向往,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2024年,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根据城建计划安排,启动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行动,对建筑垃圾堆积、绿地破坏严重、市民投诉频繁的中南春溪集旁绿地,以及黄土裸露、市容市貌受损的姻缘桥头绿地、沙河游园绿地、美吉华庭绿地、柳叶大道、阳山大道、湖南文理学院(柳叶大道段)等20余处区域,进行了因地制宜规划改造,解决了老城区用地紧张、公共空间质量低下、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增加了人民群众公共活动空间,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
武陵大桥桥下绿地改造前后对比
姻缘桥头绿地改造前后对比
小微绿地虽小,却“绣”出城市“方寸之美”,市民抬头见绿、低头有花、远眺是景、转角遇美,“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憧憬变成了现实。
沙河游园绿地改造前后对比
中南春溪集旁绿地改造前后对比
同样,作为2024年新打造的“小微空间”绿化改造项目,沙河游园绿地也受到了周边居民的欢迎。“原先这里只有绿化和坑坑洼洼的步道,现在改造了鹅卵石步道,我在这里打打太极拳,方便又惬意。”家住市城区沙河小区的市民刘女士笑着向记者介绍。
“小微空间”改造升级工程,在保留原有大乔木的基础上,清理杂乱小乔木,整理地被,铺设硬质道路,增加休闲步道、休憩坐凳,形成精致开放的疏林草地空间,同时增加观赏性花卉小景,创造花卉观赏特色的空间体验,即提升了使用功能,也提升了整体的美观性和舒适性。今年来,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持续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结合城市自然形态特征,完善城市“绿心、绿楔、绿环、绿廊”等各类结构性绿地布局,将绿地向废弃地、畸零地等消极空间渗透拓展。与此同时,持续提升公园绿地覆盖和开放水平,大力实施“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完善工程,按照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实现居民出门5分钟至10分钟即有一片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绿色共享空间,提升街区、社区品质与活力。
朝阳湖边坡绿地改造前后对比
柳叶大道与太阳大道东南角绿地改造前后对比
接下来,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将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块进行绿化,持续提升园林养护智能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造具有特色且设施齐全的绿地空间,用实际行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公共活动空间的向往。
终审:常德园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